欢迎访问中国律师网!

咨询热线 023-8825-6629

不起诉决定书(李某甲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_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2021-09-24 尘埃 评论0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不起诉决定书

京一分检经刑不诉〔2020〕37号

被不起诉人李某甲,女,1972年**月**日出生,公民身份号码1310821972********,汉族,中专文化程度,原**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大厅**服务站**,户籍所在地及现住址河北省三河市**镇大街**号。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2020年6月8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刑事拘留,于2020年7月15日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批准,于同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逮捕,于2020年9月1日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决定,于同日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取保候审。

值班律师吴文国,北京市法立律师事务所律师。

本案由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侦查终结,以被不起诉人李某甲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于2020年8月4日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于2020年11月30日报送至本院审查起诉。本院受理后,于2020年12月2日已告知被不起诉人有权委托辩护人和认罪认罚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依法讯问了被不起诉人,听取了被不起诉人及其值班律师的意见,审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移送审查起诉认定:2014年至今,犯罪嫌疑人李某甲伙同犯罪嫌疑人李某乙等人在海淀区**路**号**园**号楼**层**室**养老服务公司等多地,对外宣传以“资本养老”“资产养老”等方式,用高息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多数人群非法吸收存款,后被抓获。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报送认定:2014年至2019年间,犯罪嫌疑人李某甲伙同犯罪嫌疑人李某乙等人在本市海淀区等多地,以虚假项目对外公开宣传,以高息为诱饵吸引不特定多数人投资**系列公司的“资产养老”和“资本养老”等理财产品,集资规模50余亿元,并将集资款大部分用来还本付息,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与筹集资金明显不成比例,致使大量集资款不能返还,后被抓获。

经本院依法审查查明:2014年4月至2019年5月,李某乙、禚某某(均另案处理)等人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以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所形成的**平台为依托,设立多个**养老一站式服务大厅,指使**厅**、**、**、**等各层级人员,假借国家以房养老政策等名义,以承诺一定比例收益为诱饵,通过散发传单、拨打电话、口口相传、宣讲会等方式向社会公开宣传,以“资本养老”“资产养老”为名吸收资金共计人民币62.5亿余元。

2017年9月至2018年4月,被不起诉人李某甲在担任**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大厅**服务站**期间,在明知**平台非法集资经营模式的情况下,直接参与“资本养老”“资产养老”项目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共计人民币383万元。

2020年6月8日,被不起诉人李某甲被公安机关抓获,后如实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案发后,其亲友自愿代为退赔人民币93000元。

以上事实,有下列证据证实:

1.**系公司工商资料、集资参与人证言及报案材料、被不起诉人李某甲的供述和辩解、同案犯李某乙等人的供述和辩解、北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司法鉴定意见书》、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司法鉴定所《司法鉴定意见书》等,证明李某甲参与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事实。

2.受案登记表、到案经过等,证明被不起诉人李某甲被抓获。

3.扣押手续等,证明李某甲亲友在审查起诉阶段代为退赔人民币93000元。

本院认为,被不起诉人李某甲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但犯罪情节轻微,系从犯、具有坦白情节,且自愿认罪认罚,已退赔部分钱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之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二款之规定,决定对李某甲不起诉。

被不起诉人李某甲亲友代为退赔的人民币93000元已随李某乙等人案件一同移送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处理。

被不起诉人如不服本决定,可以自收到本决定书后七日以内向本院申诉。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2020年12月29日

评论

成为第一个评论者

发表评论

评论

你的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表示必填

Top